浙江溫嶺市城西街道有個芷勝莊村,與一般村落並無二致,但村裡齊刷刷停了52輛嶄新校車,而且一停就是近1年。這片鮮亮的橙黃色老遠就能看到,顯得格外扎眼。因為長時間停在那邊,不少路人就把車子當成了“公共廁所”,在車裡車外便溺,臭氣熏天。(8月28日新華社)
  原本是一件好事,結果卻事與願違。安徽駐台州商會自費2000萬元購買校車被閑置,甚至淪為附近村民的“公共廁所”,不禁令人扼腕嘆息。校車變公廁,在因缺少校車而使學生頻受交通事故威脅之苦的當下,更襯托出解決此事的緊迫性與重要性,也更暴露出一些部門行為的邏輯悖論應進行反思和矯正。
  2000萬元,即便是作為商人而言,也不是一個小數目。但2000萬元校車資產就這樣被閑置,造成了資源的浪費,也挫傷了商人們解決學生安全出行的善心,顯然違背了商人購車時的初衷。把盈不盈利放到一邊,校車反倒成了買車商人們的負擔,其中的悖論之一,就在於商人們“自作主張”,沒有在事前與教育局溝通,“搶先”購買了裝備精良的校車。但這並不是校車變公廁的致命悖論。
  校車市場到底有多大,雙方掌握的情況顯然有所出入。商會認為需求較大,而教育局通過座談調研,則認為需求不旺。在溫嶺地區,13所民辦學校當中,有9所學校有校車。但學校有校車與校車以合理成本運營絕對是兩個不同的概念,也決定了學校和商會在是否需要再購買校車問題上大相徑庭的行動。一個事實是,有民營學校校長談到校車運營成本大,佐證了市場對校車高效運營的需求。既然民間有降低校車運營成本的需求,商人又有解決學生安全出行的慈善意願,教育局不批准又為哪般?此乃校車變公廁的又一邏輯悖論,並且顯然是一個致命的邏輯悖論。
  保護學生安全上學問題是教育部門的重要職責之一,而校車資源短缺更是一個不爭的事實。從履行自身職責而言,促成校車公司的成立,應該是教育部門的職責延伸。運營是否盈利,或者需求大不大,顯然不應是教育部門需要承擔的責任。當理清了校車變公廁的所有邏輯悖論之後,解決問題的辦法似乎已經明朗。在校車許可和運營上,不妨借鑒他山之石。美國校車在路線設定和管理方面由教育部門來確定,然後通過公開招投標的形式確定營運單位。而政府部門也給予校車運營公司一定的補貼。在校車公司成立與否的問題上,還是由需求市場來決定為好。
  當前,校車運營主要存在三種形式,一是學校自身運營車輛;二是學校租借公共交通部門的車輛,委托其運營;三是私人運營校車。而校車公司形式的校車依然是個薄弱點。在學校自身經營校車存在成本大的問題時,對於商人們投資成立校車公司的打算,無論是教育部門還是學校,顯然應該張開雙臂熱烈歡迎。只能期待各方儘早行動起來,從制度入手,從服務學生出行安全入手,把握好安全與否的標準,把盈利與否交給市場,把校車資源盤活起來,讓校車早日“跑起來”,別再讓校車成為污染公眾嗅覺和心理的“一坨屎”。
  文/張立  (原標題:校車變公廁的邏輯悖論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x38aheb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