來源:山東廣播電視臺新聞中心《山東新聞聯播》
  齊魯網濟南5月3日訊(山東台記者 田進 臨沂台 胡兆輝 李士銀 薛俊卿)據山東廣播電視臺新聞中心《山東新聞聯播》報道 關註走基層《肉鴨第一縣的生態保衛戰》。要環保,還是要發展,在政府部門和養鴨戶之間一次次的碰撞磨合中,沂南縣拿出的辦法是,限養區內讓加工企業扶持農戶改造,禁養區里搞技術培訓扶持農戶轉產。這個新辦法效果到底怎麼樣呢?
  蘇村鎮是這次企業扶持養殖戶改造的試點。在這之前,畜牧局長郭琪沒少到企業和養殖戶家裡做工作。集中簽約的日子到了,雖然有所準備,但到場的企業和養殖戶的人數還是超出了預料。
  沂南縣畜牧局局長郭琪說:“我們不能提出來,我們弄不起,還是採取原來的辦法養鴨,這個首先是否定的。今天我們在這裡不是享受到企業的扶持了嗎?你們都養了企業才有貨源,他才能掙錢,這是共贏的。”
  按照縣裡的計劃,這次環保改造後,沂南養鴨大棚的數量要實行總量控制,今後只減不增。這個政策,讓到場簽約的和看熱鬧的養殖戶都成了企業爭搶的對象。
  賈希強比其他養殖戶來的晚,起初他還想再等等,看看政策有沒有轉向的希望。可看到其他養殖戶都從企業手裡拿到了改造的錢,而自家的養殖大棚已經空了十多天,他有些也坐不住了。
  沂南縣蘇村鎮肉鴨養殖戶賈希強說:“看看儘快上環保墊料,能早一天喂就早一天喂,早一天喂不早一天掙錢嗎?”
  同蘇村鎮熱鬧的簽約現場相比,雙堠鎮政府的大院里卻是另外一番景象。鎮里為禁養區大棚提供的拆除補助金幾乎無人領取,200多名養殖戶全都坐到會議室里,當起了學生。
  山東省農科院微生物研究室主任萬魯長說:“根據市場情況我要給大家推薦一下,等鴨棚改造好以後,首先可以考慮搞平菇類的,根據不同的季節都可以搞,有高溫的,有中低溫的。”
  這段時間,雙堠鎮從省里、市裡請來了不少專家,講蔬菜種植和菌類培育。陳發瑞幾乎每次講座都來,養蘑菇這堂課他聽得最認真。到了提問環節,他第一個站了出來。
  沂南縣雙堠鎮養殖戶陳發瑞說:“220米長的棚,是兩千多個平方,你剛纔講到養殖蘑菇,必須還得上水帘子,不是說每一個棚,都必須搞這個東西,一年能搞三批的話,掙個十萬八萬的沒問題。”
  禁養區要麼領著補償金拆除,要麼就地轉產。雙堠鎮的計劃是,用兩到三年的時間,利用未拆除的養鴨大棚,扶持一批食用菌和蔬菜合作社。如今,種植技術送上了門,陳發瑞覺得不能在等了。
  山東省農科院微生物研究室主任萬魯長說:“從平菇開始種起 你掌握了經驗以後 種其他品種慢慢的就可以了。平菇最簡單了,搞點發酵料就行,不用滅菌。滅菌一開始也沒這個條件。”
  環保整治已經過去一個多月了,在沂南縣停養的一萬多個肉鴨養殖大棚中,已經有超過三成啟動了轉產或環保化改造。按照計劃,到下個月月底,全縣養殖大棚治污設施改造將全部完成,困擾沂南多年的肉鴨污染也將徹底改觀。
  沂南縣縣委書記劉淑秀說:“抓這一項工作也是為了維護老百姓的利益,老百姓是理解的,縣委縣政府的態度是堅決地一定要抓好,一定要抓下去。”  (原標題:走基層 肉鴨第一縣的生態保衛戰(三)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x38aheb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